唐世杰是年被引进汕头大医院的。当时汕头大学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在内陆长大的他向往海滨城市,汕头又是经济特区,没费太多思量,他就携家带口来到了这座城。
23年过去了,他一手创办的整形烧伤外科专科科技影响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50位,年荣获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在新的起点上,如今汕头特区正建设区域医疗高地,打造粤东医疗中心,大力提升城市医疗服务功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回想这一路栉风沐雨,唐世杰说:“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印证了特区的‘开荒牛’精神。”
初出茅庐成功救治三例高难病患
年一起招进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博士一共有15位。唐世杰带着妻子女儿,跟其他人一起,在城中村租了间大房子,一家三口暂时挤在一间屋子里,睡上下铺。当时的汕头大医院刚建院,全院共多张床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整形外科,唐世杰被任命为科室副主任,负责着手创建整形烧伤外科。
“那时候大家有一种错觉,博士是搞科研的,不是看病做临床的。”唐世杰说。没过多久,他就迎来了改变众人印象的机会,也是他巨大的挑战。
南澳县有个电力工人被高压电击伤,右腹、右胸薄膜破裂,肝脏外露,右脚坏死。医院,由他负责诊治,这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医学博士来说,难度无疑是巨大的。最终,经过精心医治和后期多次皮瓣修复手术,患者痊愈了。
后来,唐世杰又收治了一例鼻咽癌颈部慢性溃疡反复大出血的患者、一例上臂胸严重黏连佝偻畸形患者,这三例高难高危患者的成功医治,让唐世杰收获了患者和医生同行的认可,逐渐有了知名度。
崭露头角结缘唇腭裂“国字号”救助项目
由于经常带领科室人员前往周边地区义诊,唐世杰发现农村地区唇腭裂患者较多,而这类人群往往家境贫困,年3月,在潮阳为村庄里的贫困患儿开展了第一例免费唇腭裂手术后,带着“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年9月起,唐世杰长期利用节假日到广东省及汕头市周边市县从事唇腭裂义务手术;7年,汕头大医院成为“重生行动”医院之一。
随后,依托“微笑列车”“爱无国界”“微笑联盟”“微笑工程”“美唇行动”“重生行动”“彩虹计划”等慈善医疗项目,唐世杰和他的团队,累计救治了多例唇腭裂及手足畸形患者。
期间,为了将唇腭裂手术做精,唐世杰于5年、6年、8年先后医院整形外科、美国UCLA医学中心整形外科、医院颅颜美容中心访问学习,其科室成员先后有20多人次在国内外进修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其团队在唇腭裂序列治疗、再生医学、器官再造、微整形等方面形成了技术优势,先后改良、独创治疗方法与手术技术20余项,唇腭裂修复水平处于国内前列。
实至名归获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23年来,粤东地区70%的唇腭裂及相关畸形病人都在这里进行治疗,唐世杰一手创建了粤东地区最大、专业设置最全、高层次人才最多、人才梯队合理的整形烧伤科,涵盖整形外科、显微手术外科、美容外科、唇腭裂治疗中心、语音治疗等亚专业,并建成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及临床研究中心。
从医30余年,唐世杰勤耕不辍,以唇腭裂病因及临床研究、病理性瘢痕防治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市厅级课题15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篇,并于年获首届“广东医师奖”。
他要求其科室医生“人人有课题、个个有专长、大会有声音、杂志有文章”,科室现在拥有医师15名,其中博士7人、硕士8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病床73张,每年收治住院患者0多名,开展大中型手术多例。全科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6项,每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到20篇,拥有全国学会常委、学组副组长、委员共12人,专科科技影响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50位,年荣获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以医者的仁心,唐世杰一路欢歌,一路耕耘。“学科的建设发展凝聚了一批医生同事的心血和贡献,感谢特区给予的机会。”他说。
■对话
“公益项目成就了我和科室”
南方日报:为什么您选择汕头,并最终扎根下来?
唐世杰:当时应聘,考虑医院,有高校作为依托,日后可以开展临床、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工作。我在内地长大,汕头靠海,气候、食物、人文、风景,都是我所向往的。
南方日报:您这一路走来,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唐世杰:人们都说我做了很多公益项目,免费救治了许多唇腭裂贫困患儿,事实上,公益项目也成就了我和我的科室。
8年2月,以整形烧伤外科为基础的唇腭裂治疗中心组建完成。8年4月,由民*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的“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即“重生行动”的第一期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汕头大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作为全国“重生行动”医院,同时负责广东、海南、福建等三省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治疗,这对于一个成立仅两个月的科室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后来,唇腭裂治疗中心成为中国唇腭裂联盟常委单位、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唇腭裂学组副组长单位,先后举办了5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普及唇腭裂现代治疗技术与理念。
这一路,科室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我也从主治医师,成长为教授、副院长。
本栏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