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北京医学创新与转化大会在北京科技会堂举办,此届大会以“创新、转化、融合、发展”为主题,设立心血管、骨科、整形医美、泌尿外科、科研管理等十个分会场,医院多位专家参会,就医学创新的新思维、新模式开展讨论与交流。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年北京医学会首都医学创新与转化大赛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医院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五个项目获得二等奖。
此次大赛共64家医院提交了余个创新项目,经过初筛,选出45项分成优秀组和青年组进行决赛。医院14个项目参与申报,最终7个创新项目进入决赛,也是进入医院。参赛项目内容涉及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获奖项目名单
优秀组一等奖
杨*团队成员(左四)领奖
医院神经外科杨*项目团队
项目名称:基于创新“三室模型”的脑微环境、多模态及虚拟现实影像在神经外科精准手术中的应用
优秀组二等奖
*永辉(右三)、杨瑞杰(右五)、洪晶团队成员(左一)领奖
医院消化科*永辉项目团队
内镜下乳头夹闭成形术和专用抗反流胆道支架的研发
医院肿瘤放疗科杨瑞杰项目团队
肿瘤智慧放疗辅助系统
医院眼科洪晶项目团队
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技术的创新及临床应用
青年组一等奖
姚优修(左四)领奖
医院麻醉科姚优修项目团队
一种可伸缩变角度的可调式自动化可视喉镜
青年组二等奖
彭荣梅(右四)、李玳(右二)领奖
医院眼科彭荣梅项目团队
新型睑板腺按摩器
医院运动医学科李玳项目团队
医院居家AI关节康复平台
项目简介
神经外科杨*项目团队
基于创新“三室模型”的脑微环境、多模态及虚拟现实影像在神经外科精准手术中的应用
该团队围绕脑肿瘤微环境的前沿学术问题,在脑科学及相关的神经外科领域率先提出了实质细胞-微血管-细胞外间隙的“三室模型”,研发了一系列全应用周期的创新技术,引领北京神经外科创新与发展方向、在积极推动本领域神经外科项目群转化的同时,尤其重视智能神经外科技术在脑肿瘤、血管病的开发与应用、医工结合技术医教研与推广,在虚拟现实技术、术中荧光及神经纤维成像等融合入脑胶质瘤切除等临床技术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消化科*永辉项目团队
内镜下乳头夹闭成形术和专用抗反流胆道支架的研发
中-大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以及后来的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EPBD)实现内镜下取石已经成为主流,但其不可避免地对十二指肠乳头的结构和Oddi括约肌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是缺失,导致部分过度切开或扩张的病人,因肠胆反流等因素而表现出频繁的胆管结石复发。
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内镜下乳头成形术(EEPP)”这一新技术,即利用专利转化产品-“高位悬挂胆道支架”,在切开取石后对EST术后乳头进行内镜下夹闭,减少肠胆反流,修复受损的Oddi括约肌,促进其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
肿瘤放疗科杨瑞杰项目团队
肿瘤智慧放疗辅助系统
结构勾画、计划设计与质量控制是决定放疗疗效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工作人员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环节。
项目组开发了基于先验知识、多维度损失函数、多分辨率的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复杂结构的自动分割;开发了非共面调强放疗计划射束路径与强度调制的优化方法,在更大解空间内直接生成可实施更优计划;开发了基于患者计划实施准确性预测和治疗时在线监测、实时患者体内剂量重建的全新的自动放疗质量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多中心测试验证。
眼科洪晶项目团队
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技术的创新及临床应用
全国约有万角膜盲患者,每年增长近20万人。然而我国角膜供体材料极度匮乏,只有1/70的患者可以接受角膜移植治疗。
本项目致力于研发可直接注射的角膜内皮细胞悬液。与传统植片相比,细胞悬液易于操作、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速度快,适合临床推广。
本项目通过体外扩增方法制备角膜内皮细胞悬液,并对其储存运输条件、注射操作方法、体内粘附存活状态等全流程进行优化。极大的挽救内皮功能失代偿患者视力,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麻醉科姚优修项目团队
一种可伸缩变角度的可调式自动化可视喉镜
气管插管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在新冠疫情期间这种重要性尤为突显,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困难插管,常常会遇到视频喉镜弧度固定,摄像头位置固定,不能随患者情况调整的情况。
该项目组利用医院麻醉科团队丰厚资源,研发出一种操作简单,又可根据临床病人的不同情况调节视野及角度的插管喉镜,并已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项目有望逐渐取代普通喉镜和现有的可视喉镜,成为第三代可视喉镜,同时也将成为插管工具的主流。
眼科彭荣梅项目团队
新型睑板腺按摩器
干眼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计算机、手机的频繁使用、人口老龄化,干眼发病率逐渐增加,会导致眼部不适、角膜上皮缺损甚至角膜溶解等。目前采用分级治疗的方案,但是眼睑的热敷按摩是基础,而国内缺乏行之有效的器械。
本项目针对这一点进行设计,集加热与按摩为一体,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高效等优点,已经完成一代、二代样机的制备。该器械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运动医学科李玳项目团队
医院居家AI关节康复平台
居家AI关节康复平台包含智能评估、康复指导与数据采集预警,从而让中低危关节伤后患者能够在家坚持康复。基于已建立的动作库及知识库进行诊疗方案的智能决策和对应推送,对患者动作进行识别,并实时纠正,通过深度学习对患者关节状态进行预警。如出现高危,则引导线上或就近门诊复查指导。此外,可通过医院的康复治疗能力,保证医疗质量;同时支持RCT研究,成果可及时推广应用。
本项目首次采用虚拟AI康复师的方式并建立预警模型,设计新业态、边际成本低的服务模式,可辅助硬件但不依赖,便与推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