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明伟,李胜,石思李,湖北医院放射科
患儿男,8个月。“家长发现头部包块8月余”入院。患儿足月剖宫产,出生时发现额部一小包块,随着年龄增长成渐进性增大,包块偶有破溃,有浓性分泌物排出。头颅CT扫描:额部头皮下可见约3.3cmx2.1cm囊实性包块,边缘光滑,其内可见多囊状脂肪密度影,局部颅骨受压(图1),增强后包块内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脂肪成分未见强化(图2,3)。
图1CT平扫轴位示额部头皮下可见约3.3cmx2.1cm囊实性包块,边缘光滑,其内可见多囊状脂肪密度影,局部颅骨受压,低密度区CT值约.4HU,高密度区CT值约30.3HU;图2,3增强后包块内实性部分强化明显(CT值.4HU),脂肪成分未见强化
入院查体:T:36.9°C,神志清楚,前额部可见一约直径约3cm大小包块,质软无波动,压痛阳性。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头皮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逐步用电刀分离皮下,见包块呈球样增生,质韧,边界清,与皮下及帽状腱膜粘连较紧,将包块完整切除送病理学检查(图4)。病理诊断:(头皮)皮样囊肿并感染。
图4病理镜下见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其内可见各种成熟的皮肤附属器、皮脂腺、汗腺及毛囊(HEx)
讨论:
皮样囊肿好发于头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突起的缝隙以及躯干中心处。发生于婴幼儿的前囟门的皮肤囊肿较为少见,文献多以个案报道出现。由于前囟在1.5~2岁时闭合,故发生于2岁内前囟区的皮样囊肿临床表现与脑膜膨出相似,临床上易误诊。
在尚未闭合的前囟区生长出皮样囊肿系胚胎第3~5周,自神经沟分离的上皮异位在两个胚层之间而形成,为胚胎发育期遗留在身体组织内的外胚层组织发展而形成的囊肿,出生时即存在,但多在后期增大后才被发现。
本例出生后即被发现,可能系囊肿在胎儿时期生长较大所致。发生于前囟区的皮样囊肿,与皮肤无粘连,但与深部筋膜或骨组织粘连紧密,由于长期压迫,在前囟区邻近骨面上可形成压迹,本例颅骨及术中所见与专著描述一致。
术前CT增强检查对前囟区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由于囊肿内含大量脂肪,包块密度不均,可有脂肪密度影,CT平扫时多呈高、低不均混杂密度,边界清楚,杨明等认为CT增强肿块多无强化。但其它文献表明表皮样囊肿无强化,而皮样囊肿可出现强化。本例病理结果为皮样囊肿,CT平扫下其内为混杂密度,含明显的脂肪和软组织成分,CT增强后软组织成分出现明显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此点可与表皮样囊肿鉴别。若皮样和表皮样囊肿均表现为脂肪密度,且包膜完整,边界清晰时,则CT鉴别困难。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年第26卷第2期
转载自:医脉通
版权声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