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眼科医生潘吉富光明背后的逆行者
TUhjnbcbe - 2024/9/17 15:22:00
大年初一晚上10点,医院手术室内,潘吉富和医护人员们在无声地忙碌着,平日里手术刀的呲嚓声、护士匆忙的脚步声,医院外烟火升腾、万人空巷的喧哗声所覆盖了。那天他们收治了20多位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的病人,“消毒”“麻醉”“手术刀”……他们默契地用简短的话语、干净的动作开展手术。到最后一场手术结束,潘吉富略显疲惫地看了看挂钟,已是凌晨1点。潘吉富,曾入伍医院(简称“医院”)眼五科工作26年,其间任五官科主任、云南医学会保山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年,潘吉富出生于昆明寻甸,怀揣着对医学的梦想与执着,于年至年间就读于大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到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近三十载的眼科职业生涯,擅长近视眼、白内障、眼整形、斜弱视、泪道病、角膜病、视光、眼底病等方面的诊治,并利用空医院学习,已开展手术余例,其中近视眼余例,白内障1余例。其间荣获保山市科技进步奖3项,均为第一完成人,发表论文11篇,立三等功1次。他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成为了保山家喻户晓的医生,在滇西眼科领域树立了典范,开头那段描述便是他曾经的工作缩影。时代的“逆行者”在潘吉富的医学生涯中,他总是站在时代的浪尖,逆风前行。90年代初,医院率先开展晶体植入及近视角膜切开手术(RK手术),同时开展白内障手术,成为保山先期开展近视手医院。其间科室投入2万元成立手术室,虽然条件简陋,但依旧每天承载着20-30个手术量,该科室也渐渐在保山群众中建立起口碑。年,潘吉富赴第三军医大学眼科(重庆)进修学习,技艺日益精进,熟练掌握了斜视、上睑下垂、睑内翻、眼内注药、眼球摘除、泪囊炎等复杂眼病的治疗,并开始独立完成各类眼科手术。年,潘吉富的职业生涯迎来了重要转折点。当时医院与上海一家公司合作引进了先进的准分子激光手术设备,用于治疗近视、散光,潘吉富成为滇西先期开展该项手术的医生。随着科室规模逐渐扩大,病人承载量逐渐超负荷,他们科室从一层楼搬进一栋楼,潘吉富在科室老领导及院长的信任和支持下,凭借着自己深厚的门诊经验和进修学习的基础,接任五官科副主任,年任五官科主任,开展了绝大部分眼手术和其他五官手术,带领科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那时候,潘吉富的工作强度与效率令人惊叹,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一早上能接诊50-60位门诊病人,一天多达百余人,眼科门诊量几乎占科室总量的一半。“当时找潘主任看眼睛的病人每天都是乌泱泱一片,从诊室门口排到了走廊上,走廊的木地板已经被蹭得陈旧发白”,原医院五官科医生,也是潘吉富的学生赵敏向记者回忆道,因病人常年络绎不绝,医院周边的餐饮店、理发店带去了不少生意。手术台上更是繁忙不息,门诊结束后从下午4、5开始手术,最终能完成40-50台手术,其中胬肉手术仅需10多分钟,白内障手术20-30分钟,激光近视手术也在10-20分钟内又快又准地完成,经常工作至深夜10点是常态。因平均一台手术需大大小小消毒8次,医生护士的手都磨洗到发白、起泡,特别是到了冬天没热水,手极其干燥,有次潘吉富想打开手机看看信息,可是指纹却怎么也解不开锁。“因为没时间停下来,所以觉得那时再怎么累也很有干劲儿。”赵敏笑着说道。光明背后的“使者”潘吉富的敬业精神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更在于他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坚韧不拔的态度。一次下班骑车路上在修路路段不小心摔倒,导致右腿踝关节线性骨折,骨科医生建议潘吉富打石膏,休养一段时间,但打石膏意味着3个月脚不能落地,他为了上百名等待手术的患者,决定只用绷带简单包裹,仅休息了一天就坚持带伤上班。接下来的10多天他靠拐杖走路,一天手术结束后,患者发现潘吉富脚上的绷带,笑称,“真是‘病号医病号’了!”潘吉富曾遭遇一位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袭击,导致耳部受伤,治疗后没几天又回到工作岗位,继续服务患者。正如北京眼科医生陶勇遇袭伤好后再次拿起手术刀时调侃道,“是我把病人治得太好了,不然他怎么能做到精准打击呢?”他们坚信这世界依旧充满更多的光亮,“如果意外先敲门,告诉它你可以让明天先到来”。他手法精准,医术高超,记得潘吉富曾救治了来自昌宁卡斯镇的一位岁世纪老人,当时老人身体条件及视力条件极差,但是家人相信潘吉富精湛的医术,放心把老人交给他,术后一个月老人视力恢复到了1.0,比一些年轻人的视力还要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曾经在为患者带去光明的忙碌景象在年迎来了尾声,医院因军改整建制撤并,潘吉富随队到昆明医院工作。因家人都在保山,他还是习惯了天朗气清、人情味足的保山,便于年底加入云南省艾维医疗集团,到昆明总院学习进修了5个月,医院视光科学习眼表、眼整形,到屈光科学习看诊等,年正式医院副院长。在昆明总院进修的这段时间里,医院医院的不同。医院是公立属性,病人都是主动上门求医,医院可以做到主动上门服务病人。以前因为病人太多,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偶尔去到大理、昆明等地,而现在从事更专业细致的工作后,加上不间断的培训,业务得到了系统化的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医院公信力仍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积累群众口碑,医院扩大宣传医院,医院也能医得好眼睛,治得好病。”潘吉富语重心长地说道。医院后,他主管屈光科,主要负责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等,计划开展眼整形、角膜移植等手术。科室人员除了新加入的同事外,几乎都是他原来医院的下属,依旧熟悉和亲切。对于科室发展,他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表示希望能继续把屈光团队带好,同时理清流程,不断补齐人员短板,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知识技能,做到人人标兵,并把手术做好,服务好广大患者。赵敏、杨景梨等医护人员于年以丰富的实操经验继续受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服务患者。杨景梨回忆,“大概十年前我刚毕业,想着多学习一点,就主动申请跟随潘主任看诊,每天帮潘主任记录病历,学习看诊开药,我现在能独立完成眼表胬肉、眼底玻腔注药和打激光等手术,也是靠当时打下的基础。”杨景梨在工作中从青涩到成熟,生活中成家生子,潘吉富作为导师都是她的见证者。杨景梨正是在潘吉富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我,不断为患者带来光明。潘吉富用行动诠释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人生信念,他的故事激励着身边同仁,他性格温和、情商出众、睿智聪明、手指灵活,富有团队凝聚力,面对压力时沉着冷静,总能在逆境中前行,传递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毅前行的力量。这几年工作节奏慢慢放缓下来,他在生活中找到了一方天地,闲时喜欢散散步,看看历史、人物传记方面的书,他比较喜欢心学家王阳明主张的一句话,“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正如歌曲《孤勇者》唱到的那样,潘吉富是站在光明背后的“逆行者”。(洪小媛)
1
查看完整版本: 眼科医生潘吉富光明背后的逆行者